|
上班与工作 职业和事业 |
2019/4/17 来源:《高山西月网》 |
|
最近,人们在谈论996工作制——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一周上6天。我也来谈谈这个话题。
首先,应明确职业和事业的区别。我白天上班当编辑,晚上阅读写作。当编辑是职业,写作是事业。职业和事业一致最好,不一致也别强求。上班是工作,写作也是工作,工作的范畴比上班广泛。马云说:“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他混淆了职业和事业。
第二,工作的最大动力不是兴趣,而是成就感。有人认为从事喜欢的职业,就愿意加班。这是相当片面的。我喜欢做编辑,但是我不喜欢加班。做编辑没有成就感,只有写作能带给我成就感。我白天上班,晚上阅读、写作,眼睛、颈椎都出了问题,还是愿意。做到了学校领导要求的“追求卓越,只争朝夕。”
第三,单位最吸引人的不是钱而是职位。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三个因素——事业、待遇、感情,事业排第一位。这里的事业指的是职位,待遇主要指的是钱。钱很重要,但只能排第二位,因为高职位不仅有权,也有钱。对我来说,权力带来的愉悦不是指挥和支配别人,而是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作用。正因为如此,给钱,劳动者不一定愿意加班;给一个合适的职位,劳动者往往愿意多干活。
人们对单位的关心程度,跟职位高低有密切的联系。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责任不假,但是责任的大小不一样。老百姓认为国家大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也知道这个道理。他说:“公司负责人、高管怎么高强度工作都可以,因为他们有真实的选择权,他们可以出于兴趣和强烈的事业感超时工作。但是员工处在不同位置,公司不应要求他们献给公司与负责人同等的忠诚和付出,因为他们同公司利益连结的紧密程度和得到的报酬,与负责人及高管都不同。如果公司要求他们那样做,我认为既不公平,也不切实际。”
第四,喜欢加班的是高管和想发展的年轻人。底层工作人员加班往往是被迫的,被领导所迫或生活所迫。高管加班容易理解,因为政绩决定他们前途。年轻人加班也容易理解,因为他们想发展。
我年轻的时候,也是这个心理,卖力干活。年纪大了,有了一些资历,不愿意加班(虽然我实际上经常在家加班)。在中国,有两种人容易升职:有关系或会搞关系的,老老实实干活的。简单说,就是会拍的和听话的。前者我不屑做,后者我做不来。我常常在官场上听到“考验”这个词。让千里马上战场是考验;让它拉磨不是考验,是暴殄天物。
对任何一个单位,包括国家和政府,选贤任能永远是第一位的事情。一个人没有上升途径令人绝望。没有上升途径的人多了,国家就要出乱子。最后我想说,一个单位应该以事业来吸引人、留住人、让人快乐工作,而不是靠命令和威逼利诱。
(甄鹏《高山西月网》2019年4月16日) |
|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发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日照招聘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