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品德评价纳入高考,惟恐天下不乱 |
2019/3/17 来源:维扬卧龙的和讯博客 |
|
13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唯分数论、唯成绩论、唯名校论扭曲了我们的价值观,会造成社会不公正。他建议,高考也可引入品质表现、学业测试等,通过老师、同学的评价和了解来评估学生品质德育。同时可以对师德也进行考察,建立双向约束机制。
高考,虽不至于一考定终身,但是高考的确能改变命运,多少山沟的学子就因为高考走出了大山,多少农村的学子就因为高考才鲤鱼跳龙门,可以不再脸朝黄土背朝天,有可能和城里孩子一样坐在一张桌子上喝咖啡。因此来说,公考的公平对底层人士来说,异常重要,这是他们能够改变命运的最佳捷径。
不可否认,名校的光环和实力,是莘莘学子无法抗拒,也是这个社会公认的。不仅寒门学子想上名校,就是富裕阶层也是想把孩子送入名校的,虽然他们的孩子并不缺乏资源和人脉,但是名校毕业证书的装饰魅力和真才实学的本领,也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是以,如果抑制客观的裸分竞争,加上主观因素的考量,那名校基本就与寒门和底层无缘了。
高考的残酷就在于,多考一分超越千人,是以各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除了让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外,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拿到加分资格,异地高考者有之、改籍贯者有之、托人找关系走后门弄特长分者有之,最后几乎能有本事弄到各个比赛奖证的都弄到了,最次也是二级运动员,只苦了那些没有人脉资源和经济实力家庭的孩子,他们只能凭裸分和那些轻松加个一、二十分的人竞争名校名额。
如果思想品德这种纯个人主观感觉无法衡量的项目也参与高考加分认定,那可以试想更会鸡飞狗跳了!能给学生评思想品德的分的是何人,评定的标准是什么,以前的比赛特长分好歹还有个公开的比赛,要走过场,这个思想品德靠什么认定?靠老师的好感,那岂不是苦了家长荷包?没有钱的寒门弟子,为了思想品德分,岂不是要去冒险,比如不是适合他们能力的见义勇为?最终演变肯定就是穷人拼命、富人拼钱,去挣那命根的分!
笔者以为,高考是目前社会相对来说难得的公平,当以各种可衡量的客观标准选拔人才,少加最好不要加什么主观因素,特别是这种没法量化考核容易滋生寻租空间的思想品德分。真正的社会风气好转,不是靠刻意营造、而是潜移默化中自觉提升的素质。如果作为长者的大人们,比如官员、师长、家长们都能严己自律遵纪守法,孩子们自然都会效仿,而不是大人们尽给做坏的表率,却高喊着要孩子们讲道德素质,甚至不惜弄虚作假,帮孩子分挣假道德分!
笔者以为,教育的本质是为社会增加有用人才,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而不是为了所谓的素质教育,而逼着造假来适应,那是削足适履本末倒置。日本学生的礼貌、德国学生的严谨、美国小孩的独立等等都是来自大人营造的氛围,如果我们国家的大人不先去要求自己,而只会手电筒照别人去要求孩子,那只会上演大人的无耻学生的盲从。 |
|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发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日照招聘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